黑河学刊
主办单位:黑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9-3036
国内刊号:23-1120/C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6369 人次
 
    本刊论文
国有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变迁及发展建议

  [摘要]20世纪90年代,国有银行纷纷撤出县域经济,转向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而近年,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大中城市竞争趋于饱和化与同质化等原因,国有银行又开始重返“三农”金融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很多困局。本文对国有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退出县域经济;重返“三农”金融市场;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122-02

  1国有银行退出县域经济

  1.1退出县域经济的原因

  (1)一些县域国有企业信用意识不强,许多银行的贷款成了逾期贷款,以致银行不愿再提供贷款。

  (2)部分基层地方政府信用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为了轻装上阵而恶意逃脱金融债。

  (3)农村地区贷款需求较低,业务办理较少,银行的生存发展缺乏根本动力。

  (4)由于银行认为县域小微企业的财务及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贷款的成本较高等原因,并不重视追求金融创新。

  (5)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的贷款需求高,信用意识强,对金融消费产品接受能力较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2退出对县域经济产生的影响

  (1)农村信用社得到迅速发展。在以前国有银行占据县域经济市场时,农村信用社一直难以发展,而大规模撤离导致城镇金融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农村信用社成为了主角,但由于服务功能不健全,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县域金融状况出现真空,城乡差异被拉大。撤并后,国有银行总行严格控制基层银行贷款的权力,由于上存的利率很高,于是基层银行便把资金存入上级银行,加上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贷,导致大量资金最终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由其分配到大中城市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起县域金融出现真空,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资金规模十分有限,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投资,农民收入相当缓慢,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

  2国有银行重返“三农”金融市场

  2.1国有银行重返“三农”金融市场的原因

  (1)农村经济市场的巨大需求。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农村金融消费服务却依然严重不足。此外,农村巨大的贷款需求难以从商业银行得到满足,导致许多农民只能以更高的代价通过非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进行贷款融资。总之,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消费需求与贷款需求为国有银行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契机。

  (2)国家政策的要求以及提供的便利。2006年,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允许在农村地区新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金融机构,并在2007年发布《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为引导各类资本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了决策依据,此后,监管机构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硬性政策用以确保农村经济领域可以得到资金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立成本。

  (3)银行业间激烈的竞争迫使国有银行寻求新兴市场。国有银行意识到农业贷款风险并不高,获得的收益远比需承担的风险多。另外,此前农村金融市场的机遇一直吸引着外资银行的目光,外资银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无形中带给中国金融机构的决策者诸多压力,使其作出新的思考。而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的网点还相对较少,市场占有份额少,率先实现“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可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在中国金融市场上,随着城市地区银行业竞争逐渐同质化的情况下,农村金融市场将是未来金融机构竞争的重要市场。

  (4)国有银行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许多优势。首先,管理水平与员工素质整体较高,集中了各方面人才,并且与农村信用社相比,抗风险能力较强,拥有覆盖全国的营业网络和支付结算系统。其中,中国银行还拥有全球网络,有利于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高效及时的金融服务。另外,国有银行资金实力较强,有利于支持农村产业化经营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2.2重返“三农”金融市场后取得的成就

  银行决定重返“三农”金融市场之后,各个银行间相互竞争,敢于创新,至今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就。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如今已经实现了全国县域网点的全覆盖,以“惠农卡+转账电话”的基本模式的“惠农通”工程,正是该行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有力尝试。而由于放宽银行在农村设立金融机构的条件,各行纷纷采取行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比较明显成为“三农”金融服务的主流,其中村镇银行更是各行发展的首选。村镇银行可以使乡村银行文化独立地发挥作用,从而避免以前的银行文化和经营管理模式对新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模式产生传染效应。目前由建行主发起设立并已开业运营的村镇银行已达数十家,并推出“速贷顺”、“致富通”等支农信贷产品以求满足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的需要。而中行则通过与富登金融控股公司携手,共同打造出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这一品牌。

  3对国有银行“三农”金融服务的发展建议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倾斜等原因,已经使国有银行纷纷重返农村金融市场,再加上外资银行的涉足和原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储蓄机构,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国有银行应积极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拓展支农业务。

  3.1努力开拓“三农”信贷市场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国有银行应该积极拓宽农村信贷市场,推广支农信贷产品。例如,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并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企业、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的建设等。

  3.2建立和完善农村的担保体系

  农村金融信贷机构必须严格地遵守信贷流程,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但由于我国农村尚未建立起完备的信用体系,很难防止道德风险,因此多是以最低标准来发放信用贷款的,这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有利于金融机构控制信用风险,有利于扩大农村信贷的供给。

  3.3增加对县域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中小微企业可以提供农村大量劳动力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因此,国有银行要支持当地分支机构积极参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关注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增加信贷投入,同时也要鼓励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3.4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或邮政储蓄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

  国有银行撤出县域经济市场后,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机构,抓住机遇,发展迅速,在农村中扎根多年,因此,出于减少设立网点成本的角度考虑,国有银行凭借拥有资金与服务管理的优势,可以与其开展合作,互相利用双方优势,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下,共同寻求盈利。

  3.5加快农村金融消费产品创新,增加信贷新品种的推广

  国有银行要关注农村个人金融业务的新需求,利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开拓农村个人金融消费业务市场。例如,加大购建房贷款和助学贷款等信贷支持力度,并积极拓展农民投资经营贷款领域,从而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也可推出一些理财产品,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金融创新产品,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理财服务。

  3.6增大村镇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的覆盖面

  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虽发展迅速,但与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力度还不够,此外,一些金融机构在设立网点时,对不能达到预期盈亏点的乡镇就没有设立网点,导致金融服务空白,而从未来长久利益上来看,应不断加快农村中小金融网点建设步伐,并且重在强化电子化渠道建设。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黑河学刊》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黑河学刊》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